原来 iPhone 也是 AI 手机?详解 iOS 隐藏功能之 AI 修图(01 消除篇)
本文共 1800 字,预计阅读时间 10 分钟复制下面的网址到 Safari,下载模型:
https://www.icloud.com.cn/iclouddrive/009f24Yad4Ijw9JJ69pmecn4Q#realisticVision_V51_8bit
随着魅族、Oppo 等手机厂商宣布“All in AI”,“AI 手机”这个概念甚嚣尘上。在笔者看来,“AI 手机”并不是新鲜事:以 iPhone 为例,它在硬件层面的“AI 化”可以追溯到搭载“神经引擎”的 A11 芯片,这为本地运行 AI 算法提供了基础。
以往的 AI 功能,比如文本预测、照片抠图,都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,而大模型与 AIGC 的出现则彻底引爆了大众对 AI 的关注度。
- 消除:生成被杂物遮住的部分
考虑到篇幅,本文只介绍在 iPhone 上实现“AI 消除”的操作方法。我会将全部 AI 修图功能做成一个系列,供感兴趣的家友们按需取阅。
一言蔽之,iPhone 的生图功能是由 Stable Diffusion (SD) 驱动的。这个大模型和苹果没什么关系,它是慕尼黑大学、Runway 公司,以及众多“炼丹师”共同努力的成果。
- 利用 Termux 在手机上硬跑模型,生成一张图片需要十几分钟;
- 高通宣称,8Gen2 在 Qualcomm AI 框架下,生成一张图仅需 15 秒,但尚无实物;
- 实机测试中,A14 生图耗时也为 15 秒,而与它同期的芯片是 865;
- 时至今日,A17 Pro 生图耗时仅需 7 秒,完全满足日用水平。
请注意,我们实际使用的 SD 模型远比基准模型复杂,因此从 A14 到 A17 Pro 的速度翻倍是非常关键的。不过老 iPhone 用户也无需担心,我们只需降低些图像质量,耗时不会和 A17 Pro 差太多。
- 无内容限制,不会出现“无法修改”的报错;
- 无使用限制,老机型也能安装,功能不阉割;
- 高度定制化,漫画、油画等风格都不在话下。
UI 精致、完全免费这些优点我不想多说,Draw Things 的厉害之处在于,它的“无限画布”将上面提到的 5 大 AI 修图功能整合到一起,用户只需导入一次照片,就能完成所有操作。
1. 首先,你需要下载一个 SD 模型 (Checkpoint),并导入 Draw Things 中。本教程聚焦手机摄影的后期修图,故推荐 Realistic Vision 这个主打写实风格的模型。下载链接在本文开头;
- 基础 - 图像大小 (Size) = 512 x 512
- 基础 - 步数 (Step) = 8
- 基础 - 文本指导 (CFG Scale) = 7
- 高级 - 采样器 (Sampler) = DPM++ 2M Krass
- 其余参数维持默认即可
Draw Things 有两种导入照片的方法。在 App 底部,点击“相机”图标,你就能在相册中选择照片。我个人更喜欢从相册拖拽照片到 Draw Things ,这能省去翻相册的过程。
用双指捏合的方式,将需要去除的“杂物”移动到“画布”的范围内。请注意,不要让画布内只有杂物,你必须确保杂物周围有完整的“场景”,AI 才能推理出杂物背后的内容;
点击 App 底部的“橡皮擦”图标,进入“自由绘制”模式。擦除杂物时,不要忘记把杂物的阴影、倒影等也囊括进去;
点击“生成”按钮,等待 20 秒左右,AI 消除完成。就是这么简单。点击 App 右上角的“下载”图标,你可以将修好的照片保存到相册。
AI 是会出错的。我们得不到想要的图像,往往是参数输入不对,而不是模型能力不足。比如下图这辆汽车,多个品牌的云端修图没能消除汽车,反倒是换了一辆:
- 如图,我想消除沙发左侧的玩偶;
- 将杂物分成多个部分,生成多次来消除;
手机厂商如何对接 AIGC 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。坦率地讲,AI 开发和手机开发根本就不在一个赛道上,手机厂商“All in AI”等同于业务转型。想要“手机硬件、AI 软件”两手抓,最终结果多半是研发能力跟不上,产品永远没法和行业龙头看齐。
在 OpenAI 一骑绝尘的格局中,别说是手机厂商,就算是谷歌这样的老牌 AI 劲旅也不敢拍着胸脯说:“我提供的 AIGC 效果更好”。因此,瞄准 OpenAI 闭源、保守的劣势,在大模型的“自定义”方面下功夫,是一条更现实的开发路线。
无论是对接开源大模型,还是自己制定一套“客制化”大模型方案,只要用户能从“手机大模型”里获得比云端更自由、比电脑更省事的体验,那“手机 + AIGC”就有立足之地。